
計畫
歷程
從無齡到光齡
從2017年開始,本團隊以「無齡」為主題,執行設計思考跨領域人才培育工作坊,以保持一種不被年齡所限制的「無齡」理念,開設多元主題的跨領域工作坊,並且也開發老師們在引導跨領域學生團隊,如何進行團隊共識、對話,以及製作原型及測試原型的教學工具。
在經過兩期的苗圃計畫後,本團隊發現有一個議題很少被社會大眾關注,那就是先天罕見疾病、視覺退化、發生意外等的視覺差異群體,回到社會的需求較少關注,因此,經過一連串的議題盤點及討論後,本團隊決定要將「無齡」聚焦至「光齡」。
我們能看見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,都是因為視網膜感光細胞產生受光作用,所以光與視覺是有很大關聯性,有光才有視覺,所以本團隊將視覺差異群體定義為「光齡族群」,而光齡族群包含高齡視覺退化及先後天視覺障礙者。為了要讓大家能夠清楚無齡苗圃團隊轉變,以及喚起社會大眾對視覺差異群體自我實現、需求的重視。
發展與推動苗圃工作坊,本計畫:
-
基於廠域共同訂定產業真實議題;
-
透過聚會及師資工作坊凝聚跨界教師發展課程;
-
以聚會增加教師社群向心力及交換課程執行心得;
-
建立課程宣傳SOP鼓勵多元學生參與;
-
針對課程教師、助教及學員驗證議題執行成果;
-
團隊經營線上即時共享平台如Facebook及網站;
-
配合教育部跨領域設計人才培育推動辦公室規劃,執行相關事務。


計畫理念
光齡苗圃工作坊分別以課程型態(X/Y型)、課程深度(初階與進階)做佈局。課程聚焦在「視覺差異群體」族群,規劃6場跨領域工作坊。為了讓這六場工作坊特別有意義,這六場工作坊名稱皆與「光」、「齡」有連結性的名字:
1. 齡光片語:結合語文溝通和生命故事 (X型工作坊)
2. 歡迎光齡:結合AI經驗和你是我的眼 (X型工作坊)
3. 透視光年:結合記憶故事和AR/VR (Y型工作坊)
4. 光合美學:結合智慧物聯網和色彩美學 (Y型工作坊)
5. 齡光乍現:結合設計意象和敘事實踐 (Y型工作坊)
6. 謝謝光齡:結合理財服務和雲端科技 (Y型工作坊)

工作坊
團隊成員
計畫主持人

特別顧問
